金管會在8月28日宣布「保單轉換」制正式上路,也就是說,民眾所持有的壽險保單,在不增加保費支出的原則下,都可轉換成健康險(含長期照護險)或遞延年金險保單。
對於這項新的金融產品政策還不了解的人,eyeProphet在這邊為大家整理「保單轉換」的介紹,帶你一同來了解。
為什麼要有「壽險保單轉換」的制度呢?
對一般民眾來說:
根據統計,2013年國內65歲以上人口高達270萬人,占比11.5%,預估到2025年時,會增加到480萬人次,占比增至20%,成為「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台灣人口呈現加速老化的現象。
為了因應這樣的情況,金管會宣布新的「保單轉換」制度上路, 過去一般人買保險的目的,多是為了死亡保障需求,但隨著國人生命延長以及生活日漸富裕,反而是對於醫療以及退休花費的需求增加。此時,倘若保戶可以把累積多年的壽險保額,轉換到醫療險或者年金險上,換個角度想,轉為「自用」的壽險,也能替家人減少點負擔。
對保險公司來說:
或許你會問,這麼好康的事情,難道保險公司要做賠本生意嗎?
在今年4月時,中華信評就曾發布一份國內壽險業的分析報告:指出未來一年內,國內壽險公司的保險給付對保費收入的比率將出現新高;換句話說,這些每天開門都可以收進上億元現金的壽險公司,未來都可能會面臨流動性壓力的困境。
壽險業者表示,早期人口與經濟高速成長,人民的收入有相當的比率流入提供長期穩定收益的壽險型商品,使得保費收入得以快速累積。
然而,當人口與經濟成長日趨穩定,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也日漸趨緩,又恰好碰上早期賣出的壽險開始滿期,流動性壓力也逐漸顯現;如果能透過轉換機制,把即將支付出去的保險給付,轉換成分次給付的形式留在壽險公司內,流動性的壓力自然也能減輕許多。
什麼人最適合使用「壽險保單轉換」?
這次的新制度主要是針對:
1即將面對老年生活時,希望能有一筆穩定的經濟來源的人
2認為原先準備的退休金還不夠的人
3沒買過健康險、長期看護險,但希望消除老年生活健康照顧費用的不確定感的人。
「壽險保單轉換的作法」
不增加保費支出的原則下,民眾所持有的壽險保單都可轉換成健康險或年金險保單,且有3年「反悔期」。
舉例來說,65歲的陳小姐有張保額新台幣300萬的終身壽險,可以選擇轉換成「年金保險」,保留舊壽險保單保額70萬元的保障,另外每年領5萬元年金,保證期間30年,活越久、領越多。
若陳小姐想環遊世界,需要較高的預算,也可以申請一次請領整筆年金,按貼現率計算後可領92萬多元。另外,也可轉換成醫療險,最高500萬元的醫療帳戶,但壽險仍有201萬元的身故保障。
不過,學者也提醒大家,除非消費者有立即的資金需求,否則任何交易「B永遠小於A」,保險公司絕對不會做賠本生意,轉換前得三思。換言之,會願意提供保戶轉換的壽險公司,一定是手上過去高利率舊保單較多的公司。
和其他商業保險商品比較差異
除了新推出的「保單轉換」制度,以商業保險商品而言,支應老年生活費或醫療費的方式還有另外三種,包含買新保單、保單部分解約,以及保單貸款。
以「購買新保單」來說,優點是選擇多、可挑選最符合個人需求的保單,缺點是必須以目前的年齡投保,若是臨近退休才想投保,保費相當貴。
再看「部分解約」,優點是保有保單一定額度保障,不會完全喪失壽險保障,缺點是解約可拿金額將低於保額,也不高於保單價值金。
至於「保單貸款」,優點是保單不會失效,仍可享有壽險保單,缺點是保單可貸款金額小於保額、保單價值金,且貸款期間必須額外付費。
即將開放的「保單轉換」,優點是可以壽險保單當初投保年齡轉換,缺點有三,包括若活得不久,年金恐怕沒領幾次;保單轉換後沒有保單價值金,不可做保單貸款;保單預定利率有機會優於目前架上新保單,但不會比照舊保單。
總結來說,每一份保險都各有優缺點,因此,不管最後選擇投資哪一種保險,莫過於:多聽、多看、多比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保單,也讓自己多一份保障!
(參考資料:聯合理財網、全民財經檢定、萬寶周刊、蕃新聞)(圖片翻攝自網路)
目前 eyeProphet 金融雲端策略社交平台已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上架。
可點選以下連結進行安裝 :
iOS版 下載點
Android版 下載點
QR code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