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個非常好的Sell Side標準理財案例。單筆投資的人,要分散投資風險,擴大買進。遇到系統風險時,穩死。定期定額,拉長時間,分散價格,降低風險買進投資法。遇到綠能基金或清算時,穩死。總之,Sell Side的建議就是,永遠都要買進。會害人?至少能對一半!
來看看以下這篇工商時報的文章:
六年級生的Lily是國小老師,原本只做定存和股票,今年才在朋友的引介下開始投資基金,且選擇了當紅的中國基金,無奈進場時點已在相對高點,目前報酬率為負值。因此,她想請教專家,陸股是否還可買?如果想參與陸股投資機會,是否有其他較好的方式?
我的工作是教職,薪水收入穩定,由於住在家中,沒有任何貸款或債務壓力,10幾年下來也攢下了一筆不小的錢。原本我的投資方式就是定存和股票,經由朋友介紹,開始對基金投資產生興趣,恰巧今年朋友買了中國股票基金,幾個月就有雙位數的報酬,在朋友的鼓勵之下,我將4分之1左右的存款投入同一檔基金。
我進場時大約是5月,陸股6月時表現還不錯,那時基金的報酬率單一個月就衝到20%,可是6月中陸股突然大跌,我抱著基金不動,眼看淨值一路滑落,短短3個月,報酬率由正雙位數轉為負報酬。相比之下,我的朋友在3月時就單筆進場,雖然中間基金淨值受到陸股下跌影響,但買在股市起漲前段讓他總報酬率還能維持雙位數。
原本我想在暑期出國前贖回,如此出國的旅遊費用就有了著落,沒想到好像富貴來去一場空。我仔細反省,如果看股市,不論是新聞媒體的報導或是朋友提供的分析,我覺得陸股還是有滿機會的,但不好投資也是事實,市場漲跌幅度太大了。
回想如果我6月中漲到20%就知道停利,或是在陸股還沒瘋漲時就進場,應該會有更好的投資成果,還可以補助我出國旅遊的費用。
所以我想請教專家幾個問題:一個是陸股基金的問題,現在基金還能加碼嗎?建議停損、續抱或是轉換基金呢?另一個問題是,有什麼方法可以掌握進出場的時機點?什麼指標可以參考?或是有什麼其他比較好的方式可以投資陸股,卻又可以避開陸股比較大的漲跌情形?希望透過比較積極的基金投資,可以補助我每年暑期出國的費用。
XXXX基金經理人許OO:
Lily的問題應是不少中國基金投資人面臨的問題,就長線趨勢來說是沒有問題的。從一帶一路、內需升級到金融改革,中國政策決心是A股飆漲的原因,只是融資餘額過高和場外配資問題,造成市場對A股流動性產生疑慮,產生劇烈的修正,但改革與資本市場國際化勢在必行,這條政策牛長多還未走完。
只是想要追求陸股的投資報酬,恐怕再不能抱著「衝進去、賭一把」的心態了。年初大筆散戶資金湧入,陸股高檔出脫賣壓不小,仍有調節壓力,接下來的走勢恐怕也是大起大落。
所以建議投資陸股,第1要有策略分散選時風險,第2在投資市場上,雞蛋別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特別當這個籃子搖晃得特別兇時。
就基金本身來看,其漲跌反應市場狀況,選股上應無太大問題。陸股長線趨勢向上,逢低加碼是很好的策略,不過陸股波動大,建議採取定期定額的方式分散選時風險,並搭配鎖利機制,將停利點設在Lily期望的20%,如此不只解決了進場時點的問題,也可以透過機制克服人性,適時落袋為安,避免紙上富貴一場。
不過我也提醒Lily,正因A股波動劇烈恐成常態,若想追求陸股高報酬、卻又希望能降低市場震盪對資本帶來的影響,不妨將投資金額的50%擴大區域布局,轉投入納入港股和台股的大中華基金。
一來本次中國多數新政都著眼於區域整合,港股和台股則是最大受惠市場,香港H股如鐵路運輸、中國鋼鐵和原物料相比A股大幅折價,且經過前波修正,更有許多本益比低於10倍、但獲利仍有雙位數表現的中小型股展現投資價值。至於台股,相比中港仍展現抗跌體質,納入投組能達到平衡波動的效果。
當然,籃子選擇也是有門道的。可以預期受陸股連動,港股和台股的輪動表現也會加快,挑選在中國、香港和台灣各市場投資比重不設限的基金,更能掌握市場機會。
此外,今年仍是相對震盪的年分,不論是股票期貨避險,或是透過ETF和選擇權保護資產,如此攻守兼備,掌握中港台一票通,相信Lily也可以透過較為安心的方式參與陸股彈機。
這裡是非常好的Sell Side標準理財案例。單筆投資的人,要分散投資風險,擴大買進。遇到系統風險時,穩死。定期定額,拉長時間,分散價格,降低風險買進投資法。遇到綠能基金或清算時,穩死。總之,Sell Side的建議就是,永遠都要買進。會害人?至少能對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