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向討吉利,農曆年前總是報喜不報憂,然而在即將邁入馬年之際,中國大陸的「影子銀行」卻鬧出了頗為震撼的風風雨雨,讓 eyeProphet 不得不對其發展投以關注的目光。許多國際金融專家預測,中國影子銀行即將釀成巨大的系統性風險,如果這個預測成真,恐將對全中國,甚至於全球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震盪。
由於台灣的金融業務相對較為健全,因此多數投資人對於影子銀行恐怕沒有什麼概念。影子銀行的概念誕生於 2007 年前的美國聯準會年度會議,由美國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麥卡利首次提出並被廣泛使用。
所謂影子銀行是正規銀行以外的組織和個人以較高利率提供資金的行為的總稱。通過被稱為融資平台的地方政府所屬投資公司進入地方政府手中的資金主要被用於基礎設施投資,導致房地産泡沫持續發生。如果這些貸款成為不良債權,就會導致中國經濟失速,進而必將影響世界經濟。
在中國,影子銀行則一直處於金融監管的灰色地帶。中國的影子銀行,大多集中於三種形式的融資:第一類是銀行對存戶招攬的業務,如理財產品;第二類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如信託公司、小額信貸公司、財務公司和典當店鋪等;第三類則是民間金融。
中國影子銀行規模不斷膨脹
不同於台灣取得銀行貸款與理財服務的便利性,中國中小企業想要取得銀行貸款簡直難如登天,而中國政府又禁止民間以各種方式集資,因而形成許多非法集資與民間借貸等畸形服務,並且帶來不少的問題,較為知名的幾個案例包括浙江吳英案(詐騙集資)和湖南曾成傑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前者判處死刑緩刑,後者則重判死刑。因果循環,又再度加重民間企業取得貸款的難度。而「影子銀行」就是在此背景下,被當作銀行貸款的替代通道,並且迅速蓬勃壯大。
2012 年,中國大陸共有 233 家金融機構開展了理財業務,截至 2012 年底總共發行了 32,152 項理財產品,理財資金餘額為 7.1 萬億元人民幣。到了 2013 年 11 月中旬,影子銀行的理財產品餘額將突破 10 萬億元。
根據中國中金公司的報告,影子銀行對於可投入股市於的資金造成了排擠效應,其快速擴張則帶來了潛在信用風險。隨著影子銀行系統規模的不斷擴張,在未來3至5年內,影子銀行可能對中國整體金融體系的穩定造成實質性損害。
此外,中國大陸的影子銀行通常貸款給傳統銀行認為風險過高的借款人,例如負債累累的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和煤炭生產商。但傳統銀行和其他大型金融機構仍經為影子銀行代售投資產品,作為為客戶提供更高收益率的途徑。
有鑑於此,標準普爾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於 2014 年 1 月下旬發布報告,指出影子銀行已經對中國大陸經濟構成新興的系統性風險。
近期北京的影子銀行爆發了規模達人民幣 10 億元的理財產品違約事件,似乎證實了外界的憂慮。隨著中國經濟成長逐漸趨緩,影子銀行做為融資替代的另類管道終將帶來麻煩。
違約事件頻傳、金融風險升高
中國大陸影子銀行引起糾紛的理財產品,主要是由知名度不高的北京融典投資管理公司在 2012 年籌募的基金有關(總金額達 10 億元人民幣)。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北京融典原本計畫將這些錢投資到成都市政府的幾個公共住宅計畫上。
然而,投資人表示,該基金的本金早已在去年年底到期,但北京融典迄今未支付分文給投資人。
北京融典 1 月 20 日在公司網站上發布通告,宣稱當天已支付投資人1億元的利息,並將在春節之前再支付 6,000 萬元。但 10 幾位投資人卻於 21 日聚集北京市一個公安分局門前,要求公安局對他們指稱的欺詐案進行調查。分局主管說,他們將針對投資人的訴求進行調查。
負責監管中國銀行體系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官員拒絕發表評論。銀監會官員曾表示,影子銀行風險可控,不會給中國整體的金融穩定帶來威脅。影子銀行業包括信託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私營借貸機構。
據購買此類理財產品的民眾說明說:「當初買這款產品,就是它們說本金、利息都有擔保。但現在既沒有拿到承諾的收益,連本金也沒有拿回來。」
融典產品的銷售對象包括中國平安保險、興業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中國大型金融機構。
理財事件連環暴,政府無力控管
北京融典這類公司是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組成部分,他們為各類融資方案安排融資,藉承諾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的年化收益率(往往超過 10% )向投資人募集資金。
中國政府無力控管,甚至於私底下私相授受,是導致大火愈燒愈烈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類公司銷售的投資產品過去也有過違約事件,但通常出事時,政府出於「穩定」的考量通常會出手援助陷入困境的影子銀行履約。但如果違約現象越來越多,金額越來越龐大,政府終將力不從心。在中國經濟成長減速之際,外界都擔憂對這類違約現象會相隨增多。
( eyeProphet 編輯部整理 ) (圖片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