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中國?印度還有路要走

作者 :
超越中國?印度還有路要走

2014年5 月,高舉經濟改革旗幟的莫迪 (Narendra Modi)率領在野十年的人民黨以284 席的過半席次重回執政,此次的選舉象徵「人民的勝利」,而外界也好奇莫迪能否成功改革印度?事隔一年多, 讓我們來檢視印度的狀況

 

相較於「金磚四國(BRICs)」其他三國,中國GDP 成長率漸露疲態;俄羅斯因為原油價格驟跌和歐美經濟制裁而進入經濟負成長;巴西的狀況更慘烈,一個具備豐富人口紅利、資源豐富的國家,近期卻因貪腐等問題陷入經濟泥沼,金磚四國只剩印度獨撐大局,儘管下修經濟成長率至7%,仍然是相對其他國表現良好的國家,股市更從2014年初大幅成長超過50%。

 

欲測

印度邁向成熟經濟體 仍需產業升級

儘管印度仍擁有高經濟成長率,根據統計,受惠來源還是高達60% 的民間消費所帶動,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消費成長的來源並非象徵產業升級的人均消費提升,而是受惠人口的大量成長。

 

對印度來說,想要成為成熟的市場,更重要的是產業升級,儘管莫迪上任後力推「印度製造」,設法改善印度在產業結構發展上,過分依賴服務業、工業不振的經濟格局,由於國內製造業弱小,大大阻礙了印度的經濟發展,當印度的經濟與民間消費開始起飛,印度卻無法靠自身的產值應付龐大的內需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使印度長年仰賴大量的國外進口,也讓印度產生嚴重的經常帳赤字。

 

然而,產業升級仍需仰賴大量的資金與投資,過去數年,印度的成長,和同為金磚四國的中國相比,國際熱錢湧入中國投資比例相對高很多,兩者之間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呢?根據富邦資深經濟學家羅瑋表示,印度國內除了基礎建設相對落後外,國內對於外資仍然有諸多限制,包含現行的《徵地法》、《勞工法》,讓外資在當地設廠耗時又費事,再加上租稅壁壘高,大大降低外資設廠的誘因,而更重要的是,這些法規牽涉到當地的既得利益者,只要有心人士善加利用,短時間想要改變簡直是難上加難,舉例來說,今年九月時,印度各地即展開大規模的罷工行動,抗議莫迪意圖關閉無生產力的工廠以及出售國營企業股份充實國庫,認為莫迪的經濟政策將會危及國內勞工的工作機會。

 
儘管莫迪上任拚經濟的決心讓投資人、印度國民看到了新氣象,然而中國管理創新發展研究院客座教授馮創志認為, 從體制而言,英國人留給印度的「民主」大大阻礙了莫迪的改革計劃,在反對黨的領導下,包括賤民在內,每個人都有否決莫迪任何改革方案的權利,而當改革議題牽涉到很多人的利益時,在這種制度下,莫迪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印度的鄧小平,而反對黨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拖後腿。

 

莫迪外交 走訪各國吸引投資

雖然國內的改革短期內仍然無法見效,但在外交方面,莫迪上任以來即四處走訪各國,包含美國、英國、澳洲、法國等國際舞台,甚至積極與周邊鄰國建立友善互惠關係,除了拜訪國家元首之外,拜訪外國企業、吸引投資人投資更是莫迪出行的重要任務, 而在這方面, 莫迪也確實繳出優異的成績單,不僅讓更多外資投入鐵路和國防,Google 等科技大企業更承諾將在印度打造更優異、便捷的科技環境,如在當地400 多個車站建設免費wifi、微軟也宣布將在印度地區超過50 萬個村落提供低價網路寬頻服務等等。

 

對於這些科技大廠來說,儘管印度基礎建設不足、網路環境欠佳,但對他們來說,這反而是另一種市場機會,而他們看中的正是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2013 年開始,印度智慧型手機用戶開始暴風成長,今年預計突破 1.68 億人,而連網用戶也預計達 2.77 億人,這個數字在未來仍將持續攀升,再者,這些年來,這些叱吒風雲的國際大廠始終敲不開中國的大門,中國嚴密的審查和規定讓這些大廠相繼退出中國市場,而印度就是他們下一個瞄準的市場。

 

美日拉攏印度打擊中國

在國際方面,近年來,有鑑於中國的崛起,美國提出重返亞洲政策,各國之間的國際角力逐漸白熱化,為了圍堵中國以及減慢其勢力的增長,身為最受矚目的第二大經濟體以及長年和中國有領土紛爭的印度,很顯然地,成為各國欲拉攏的對象,大陸環球時報即指出:「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各國與印度愈走愈近,中國是重要因素。」

 

舉例來說,日本與美國最近分別從經濟和軍事兩方面欲拉攏印度,日本和印度在今年年底簽署了總額一百五十億美元的高鐵合約,更預計推出新一輪總額一兆五千億日圓的資金推動日本企業進駐印度,而美國方面,雙了為了擴大在噴射機引擎零件生產上的合作,美國也決定將燃氣渦輪技術移轉給印度,總歸來說,如果印度能善加運用雙方角力的情勢,必可從中為自己牟取最大的利益。

 

然而,印度和中國之間並非只存在競爭關係,兩國的關係可說是非常微妙,在貿易快速成長之下,中國已經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為了消除爭議與磨擦,中印領導人也會安排例行性互訪,如今年五月上旬,中國總理李克強即拜訪印度首都德里,以消弭雙方邊界緊張情況,而在十一月,李克強也在吉隆坡會晤莫迪,尋求兩國更緊密的經濟合作,甚至中印兩國在巴基斯坦的議題上,印度反而選擇拉攏中國圍堵巴基斯坦,雙方各取所需,「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仍會是兩國未來的寫照。

 

印度變身亞洲巨虎 未來仍具潛力

儘管印度受限於國內傳統的氛圍,使得莫迪的改革之路並不順遂,力道也遠遠不如外界期待,而近期的印度地方議會選舉,執政黨的失利也讓外界擔憂將會加大莫迪改革之路的變數,這次的地方選舉反應出印度國內對於執政黨的政策以及印度未來的走向仍然抱持著分歧的意見, 而這都將成為莫迪未來的考驗, 如何整合國內勢力將會是2016 年首要解決的問題。

 

然而,可以確信的是,印度的改變是正在進行式,龐大的內需市場,加上印度擁有為數眾多的高知識份子,以及強烈的經濟改革意圖都,這些將成為印度未來經濟發展的雄厚後盾。綜觀以上,富邦資深經濟學家羅瑋認為,2016 年,印度仍然會是全球受矚目以及值得投資的國家之一。

 

(出處:2016年經濟特刊)

Comments

X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重設密碼
請輸入您的信箱,新的密碼將以mail的方式寄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