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甦醒中的古老巨龍,一邊是傲視世界的霸主雄獅,這不只是龍與獅的對決,更是一場翻湧大洋的未來之戰!小小波瀾都能掀起滔天巨浪,夾在兩大國利益競逐之間,關鍵時刻其他國家該要選邊站還是冷眼旁觀呢?
美國自歐巴馬上台後,提出「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的概念,重新築起一條亞洲防線,來面對中國的崛起,從美國積極推動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區域經濟整合便可窺知一二。
而眼看著就要被美國勢力箝制,身為亞洲最大經濟體的中國,當然得想方設法擴張自己的影響力,於是陸續宣布成立亞投行,吸引亞洲以外許多歐洲國家加入為創始會員國;同時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野心勃勃的串起歐亞大陸上兩條精華道路,讓貿易、貨幣、資源加速流動,將可望帶動中國巨大的貿易額,解決中國產能過剩的隱憂,為缺乏成長動力的中國貿易再添薪火。
然而另一邊,南海爭議是太平洋西岸最受矚目的焦點,爭的不僅是國界領土,也是中美影響力消長的重要指標。大洋另一頭,中國將觸角伸向中南美洲,新的運河和鐵路,瞄準新興市場無限商機,也嘗試突破現有的壟斷為自己找到一個新突破口。
21世紀中期數十年,太平洋兩岸注定不平靜,大國一舉一動備受關注,周邊的國家也著眼於各自的利益,不論是想往哪邊靠攏或獨善其身,各有各的盤算:
南海爭議:爭領導、要資源、擴領土!
東南亞各國與中國在南海的領土爭議儼然是中美角力大戰場:中國著眼於領土主權擴張、海底資源,更為日後的「一帶一路」打下根基;而美國則將這裡視為自己在亞洲的重要勢力範圍,積極和各國結盟。
中國在南海大動作填海造陸,和中國在南海有領土爭議的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在此問題上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對此反彈最大的菲律賓與越南,除了外交上強硬的措詞,在軍事上也積極增加佈署:菲律賓一方面依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國際法庭上提起中菲領土仲裁案、在東盟區域論壇,菲律賓也提議在東盟共同文件中強烈譴責中國的擴張;同時,也與美國組成美菲軍事同盟,計畫未來在有美軍基地的蘇比克灣部署從韓國購入的戰鬥機和護衛艦。而越南的親美政權積極和美國取得合作,也從俄羅斯購入許多潛艦服役,成為東南亞最具現代化武力潛艦的國家,對中國三亞造成不容小覷的威脅。
馬來西亞和印尼,則傾向透過外交手段協商來解決領土問題;馬來西亞一向重視對中國的關係,即使有領土紛爭,也希望循往例透過談判解決;今年作為東盟輪值主席國,在南海議題爭論上扮演平衡者的角色,顧及中方立場,避免正面批評中國。印尼則希望透過東盟建立一個溝通平台來解決問題,印尼前總統日前訪問中國時曾表示,即使現階段南海上主權重疊,但將紛爭轉化為地緣政治上的合作才是未來方向。
和中國沒有南海領土爭議的新加坡、泰國都選擇在南海問題上保持中立、被視為中國盟友的柬埔寨、寮國、緬甸等則表達支持中國的立場。八月剛結束的東盟區域論壇發表公報,對中國在南海的作為表示「嚴重關切」,與2012年在柬埔寨東盟外長會議未達成共識的情況相比,今年東盟的共識文件,即使各國也未達成一致立場,但對中國的大動作都有了注目。
東北亞的日本在中美角力的戰場上始終與美國在同一陣線,日本自己在釣魚島問題、戰後70周年議題上與中國有立場上絕對的衝突,兩國矛盾非一朝一夕。安倍的70周年談話、還有中國直指日本的大閱兵,都讓兩國關係更趨緊繃。包括2015年出版的《防衛白皮書》主動提及南海問題、在G7亞洲安全會議上與美國一同促成其他國對中國填海造陸的行動表達關切等,日本在南海爭議上有積極表態。
然而,一海之隔的南韓則陷入美中拉鋸的困境,經濟上他倚賴中國市場;軍事戰略位置上他是美國重要的亞洲盟友,在兩邊都不能得罪的情形下,要不要應邀出席中國的戰後閱兵典禮,或應美國壓力不予理會都是兩難。
《南海小檔案》
南海 (South China Sea),位於東南亞海域,包括東沙、西沙、中沙與南沙群島,為東西向海上貿易必經之路,除了是海洋漁業最大的熱帶漁場,同時蘊含豐富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其地理位置至關重要,主要國家為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等國家。
隨著南海地區在地緣戰略中的價值不斷凸顯,中國、日本、印度和美國等國家也插手南海,試圖分一杯羹。也是過去幾十年來南海權益爭端的主要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