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為什麼願意重金 262 億美元併 LinkedIn ? 

微軟為什麼願意重金 262 億美元併 LinkedIn ? 

微軟本月 13 日宣布以 262 億美元(約合台幣8,490億元)天價,相當每股 196 美元買下擁有4.3 億人用戶的專業社群網站 LinkedIn,消息一出震撼全球市場。微軟此次大手筆是繼戴爾併購EMC、惠普併購Compaq後,科技業史上併購金額第三高的紀錄,也是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上任以來第一次重金交易,宣布微軟進軍社交媒體市場。

 

如果你是 LinkedIn 的重度使用者,這項交易對你來說大概是件非常合理的事情,但假如你並不是那麼常使用 LinkedIn,那大概會很驚訝 LinkedIn 竟然擁有 262億的價值。

 

微軟買下 LinkedIn 到底用意為何?LinkedIn 不是一家新創公司,而且 LinkedIn 有一部份的主要業務是專注在媒合專業人士與企業,但許多消費者沒注意到的是,買下 LinkedIn 其實為微軟即將大轉彎的商業策略打了一劑強心針,微軟執行長Nadella在新聞稿中表示,LinkedIn團隊發展出絕佳的平台連結全球專業人士,此次併購後除能加速LinkedIn發展,更能整合深化微軟的Office 365和Dynamics服務,共同打造3千億美元的市場。

 

MS-Linkedin-2016-06-12-1-c

(圖說:微軟執行長Satya Nadella(圖中者)以262億美元買下LinkedIn。圖片來源/微軟)

 

LinkedIn握有最大規模專業人才關係網,潛能無限

許多 LinkedIn 的「前」使用者在得知 LinkedIn 穩定成長時,感到非常驚訝。有些人並不覺得它很好用,使用者到後期都會出現大量的「XXX將您加入了他的社交網路」、「您認識XXX、OOO嗎?」e-mail 通知,這種近似於垃圾信的通知惹惱了許多人,因此決定刪除 LinkedIn 帳號,希望可以停止這些騷擾。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排斥這樣的經驗,有些人用其他網路平台上進行他們專業的網路工作時,也有其他的專業人士認為 LinkedIn 是他們基本的網路工具。而如今,LinkedIn 已經是個每月活躍用戶超過 1 億人的社群平台。

 

儘管 LinkedIn 的使用者不像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這些主流社交媒體那麼多,但這些使用者卻是更有利可圖的。企業願意花大量資金尋找最優秀的員工,而 LinkedIn 實際上握有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人員的關係網,LinkedIn 的「人才解決方案」這項業務(張貼工作廣告以及提供其他招募服務)佔了 LinkedIn 30 億收益的近三分之二,對那些視豐富人際關係為有價值的專業性資產的人來說,LinkedIn 是最有價值的工具,如果你是專業業務員,LinkedIn 不僅可以幫你找到潛在客戶,也能找到新的工作機會。

 

Screen Shot 2016-06-13 at 10.43.35 AM

(圖說:LinkedIn季度收入和收入增長。圖片來源/LinkedIn)

 

而 LinkedIn 是個能獲利的公司,但這取決於你如何衡量它的損益表,根據 GAAP,LinkedIn 認列了 4600 萬損失,這其實不算太多,就像許多科技公司一樣, LinkedIn 比較喜歡另一種獲利認列方法,也就是將員工所握有的股票權益扣除,這個方法顯示出 LinkedIn 實際有高達 990 億的獲利。

 

微軟正把自己重塑成一家商業服務的公司

微軟早期的成功來自於在 PC 軟體市場上的壟斷,最為人所知的就是 Windows 操作系統以及 Office 辦公系列。之後在 1990~2000 這段期間,微軟靠著賣出愈來愈多運行在企業伺服器(Exchange、SQL、 IIS 等等)上的授權軟體,建立起在 PC 市場上的主導地位,但十年之後,微軟面臨兩個巨大的挑戰,第一個是 Google 開始的線上應用程式革新, Gmail 跟 Google Docs 逐漸取代微軟的 Outlook 跟 Office ,另一個是 Apple 帶起的行動裝置革命, iOS 或 Android 取代了微軟的操作軟體,為力挽狂瀾,在這段 Steve Ballmer 擔任執行長的衰退年間,微軟做了許多愈發慘烈的嘗試去正面對抗這些威脅,包括開發了 Bing 搜尋引擎,以及 Bing 地圖去對抗 Google;設計出 Windows Phone 去對抗 Apple,但這些產品卻沒有收回成效,它們已經燒掉了微軟數百萬的損失。

 

微軟試圖將往日的成功經驗依樣畫葫蘆地應用到行動市場上,但在一段時間的努力之後,微軟失敗了。2014年微軟新任執行長Nadella接任後,微軟終於開始接受他們不再像 1990 年代時,在消費者科技市場扮演的主導角色,並接受人們大多是在 iPhone 上用 Google 搜尋,而不是在 Windows Phones 上用 Bing 搜尋。

 

微軟正準備轉型成一家主要對商業客戶銷售線上服務的公司,而 LinkedIn 在這個策略當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他可以幫助微軟拓展更多潛在的商業客戶以及深化與既有客戶的關係。購買 LinkedIn 對 Nadella 來說,是努力將微軟從 PC 軟體領導品牌重塑成一家更廣泛銷售商業技術服務的公司中重要的里程碑。但儘管微軟一直流失大眾市場,但它還是深受許多企業用戶的歡迎,所以 Nadella 一直專注於拓展、現代化公司的商業產品。

 

因為企業往往投資數百萬在大型多年的技術項目,它們並不像消費者們那般善變,如果你的企業 IT 系統是用微軟的軟體建造的,那你或許會更有興趣去買額外的微軟軟體,因此,微軟非常成功地對那些用微軟系列軟體工作的既有客戶,繼續銷售額外的軟體產品。這時,微軟其中一個快速成長的產品,Azure 雲端運算平台,這是一個訂閱模式的服務,讓企業可以在微軟的資料中心上執行軟體,不用在企業自己的伺服器上執行。微軟也已經開始將用戶逐漸轉移另一套線上、訂閱版的辦公軟體到 Office 365。

 

microsoft-office-365-1

(圖片來源/Wikipedia)

 

LinkedIn 補強微軟的商業模式轉型

很明顯地,微軟收購 LinkedIn 的舉動非常符合微軟的轉型策略。有很多人是同時具備 LinkedIn 的使用者、企業的專業人士、微軟的客戶的三重身分,微軟和 LinkedIn 之間也有一些具體的方法來強化彼此的產品,例如 LinkedIn 提供了像 Facebook 的新聞源給他的用戶,而微軟計畫將這個新聞源整合進 Office 365 使用者的介面,讓使用者在做報表或簡報時,也能持續追蹤他們的專業人脈網路發展。

 

微軟也希望將 LinkedIn 的資料整合進 Cortana(微軟版的 Siri) 裡面,因此未來的 Cortana 或許能夠查詢 LinkedIn 朋友的電話號碼,或者告訴你跟誰誰誰有哪些共同朋友。能夠存取 LinkedIn 的資料也將對 Dynamics(微軟的 CRM 系統) 特別有幫助,你可能沒聽過這是做什麼用的,但他對任何公司來說是與客戶維持長期關係的重要工具,微軟希望透過 LinkedIn 的這些資料來強化 Dynamics 的服務,讓客戶可以瞭解更多有關於消費者的資料並且找到新的消費者族群。

 

總之,微軟的重塑工程有兩大主題,第一,微軟將把部分一般消費者市場的重心移往商業客戶。第二,微軟正從銷售個人的單機軟體轉變到銷售由訂閱模式跟廣告支援的線上服務。微軟擁有各種功能的雲端工具,如果能徹底整合,或許能夠扳回現在在數位市場當中的頹勢。

 

 

 

(資料來源/VOX

 

Comments

X

忘記密碼?

加入會員

重設密碼
請輸入您的信箱,新的密碼將以mail的方式寄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