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將於26日至29日於中國大陸海南省博鰲召開,其中「一帶一路」更是中國今年大力推廣的外交政策,號稱將以「海路」與「陸路」連結世界版圖,而身處於亞洲的各國國人,您必須知道此政策背後的意涵以及其未來對亞洲各國的影響…
亞洲的事情,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辦;亞洲的問題,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處理;亞洲的安全,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來維護。
這段話,是 2014 年五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信峰會上(全名: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向聽眾高聲呼籲的一個遠大目標,提出亞洲人治理亞洲人的口號。而這一堅實立場,似乎是習近平對中國未來十年的外交政治遠景所鋪下的道路。
發生在更早、2013年9 月,習近平在哈薩克演講時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而於同年十月,習近平至東協成員國印尼訪問時又提出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自此之後,此兩計畫被簡稱為「一帶一路」。中國在各大國際場合上宣稱「一帶一路」是連接歐亞陸路與海陸的大型政策,在在顯示中國是有備而來,且正在以策略性的步驟擴張其經濟與外交版圖。
「一帶一路」是中國的政治地位在亞太區崛起的重要關鍵。 身處於亞洲的各國國人,您必須知道此政策背後的意涵以及其未來對亞洲各國的影響。
何謂一帶一路?
「絲綢之路經濟帶」效仿過去漢朝直通西亞的絲路模式,期望能打通中亞、西亞的山脈,建蓋鐵路與運輸能源油氣管線道,繞道延伸至俄羅斯莫斯科,最後結束於歐陸的商業大港荷蘭阿姆斯特丹。至於「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則取經自鄭和下西洋的路線,起於沿海城市,沿著台灣海峽往南連接東協成員國,再駛過麻六甲海峽通往印度、印度洋駛向南非,切入紅海往北直入歐陸的土耳其、希臘,終止於義大利威尼斯海港。
為實現亞洲互連互通的願景,2014 年 11 月中國允諾出資 400 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此項絲路基金是中國政府直接投資,以實現「一帶一路」計畫。資金將主要用於周邊國家鐵路、港口、管線等基礎設施之興建。
看起來,習近平是在承襲過去歷史上中國曾經建立的貿易版圖,並立下今日國際場合中的重要政治地位,然而,在各國紛紛開始重視國家安全、國際法治與經貿合作談判的 21世紀,要達到此目標實屬不易。習近平也了解這一點,他將「一帶一路」形容成周邊國家能搭上中國高速經濟發展的「便車」,並稱「一帶一路」未來將是多方經貿合作截長補短的最佳範例。
創造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共贏
以下, 我們來看看中國究竟是握有何種談判籌碼。為何其如此有自信能夠說服周邊國家同意來打造這台從中國通往歐陸的列車/航線呢?
首先,「一帶一路」能利用中國產能過剩與閒置的資金解決中亞基礎建設不足的困境。過去幾年,中國面臨工業化後期的嚴重問題──國內需求減緩、各項商品,如鋼鐵、平板玻璃、化學、太陽能板等產品都遭遇產能過剩的問題,另有一說是目前要在中國找到非產能過剩的產業反而相對困難,而即使企業擬降價外銷產品,也都會遭到外國貿易制裁(課徵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對待。
「一帶一路」計畫得以一次滿足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需求。中國國內的過剩產能以及多餘資金的壓力,得藉此出口獲得舒緩,而鄰近的中亞、西亞國家由於缺乏資金與自主發展經濟的機會,透過中國「一帶一路」的投資獲得基礎建設、經濟成長以及未來潛力無限的商機。
中國提出的關鍵目的
那麼,中國的一帶一路除了能釋放國內壓力外,尚有其他利益嗎?
當然!首先,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的統計,2013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排名全球第二,且預計2014 年將超越美國奪得全球第一,再加上近年來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也大幅增長,自2007 年進口量大於出口後,進口需求即不斷成長。中國對能源產品的國外依存度如此之高,可見其急需與能源生產國建立良好關係。
過去中國除了與俄羅斯簽署30 年的天然氣供應協議外,其也即將與哈薩克建立類同的合作關係,而這些合作關係充分彰顯能源合作對中國經濟發展與戰略利益的重要性。去(2014)年年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至哈薩克,表示雙方在「互聯互通」早有基礎成就,對於「一帶一路」的構想也都相當有默契與共識,認為陸上絲路是體現「互惠共贏」的精神。
而其他「一帶一路」的周邊國家,例如中亞、西亞、非洲等國家,也幾乎都是蘊藏豐富能源、礦產資源的國家,若中國藉此機會協助該些國家興建基礎建設,換取資源合作關係的建立,則絕會獲得雙贏的局面。
第二點,過去的大型商品主要皆透過貨櫃、航運進口,若陸路加入此運輸路線,將可大幅減短運送時間。(編註:從德國杜伊斯堡港口海運貨物至中國須40 天,而透過鐵路只需15 天。)
第三,中國可藉此機會加強西部的發展與建設,解決長期沿海與內陸各省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第四,將經濟與貿易延伸至歐陸,亦有利於推廣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最後,亦為最重要的一點,即「一帶一路」得以帶領中國走向亞太區龍頭的重要寶座,舉近期熱門的經貿合作為例,看看中國為何需要這個亞太區霸主的地位。
近年來, 美國與亞太區各國開啟TPP 談判(全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談判成員國顧名思義囊括橫跨太平洋東西兩岸的北美、南美、東北亞、東南亞、大洋洲國家。此係由美國主導的經貿合作談判協議/組織,唯獨刻意排除中國(台韓有表達加入意願,有被TPP 成員國納入考慮)。外界認為,TPP 除了經濟合作意涵之外,亦象徵著美國鞏固亞太的戰略,此呼應美國近些年來對亞太區的「再平衡(rebalancing)」政策。而由於美國政策的驅使,中國在這個鏈接亞太區各國的重要經貿合作談判場合裡,被刻意地孤立了。
而另一個也正在進行式、且中國有參與其中的RCEP 談判(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則是由東協國家所主導的經貿協議,此係東協欲將六個東協+1 的協定一體化,成為東協+6 的自由貿易協定。不過,由於RCEP 成員國的經貿發展程度不一,對於自由化的態度差異更大,因此談判進程較不樂觀,再加上RCEP 主導國為東協十國,因此,儘管中國也是RCEP 談判國之一,並不太具有該談判的主導權。
“「一帶一路」,則是個由中國掌握制定亞太區貿易規則與主導談判的良好契機。"
儘管美國總是避免中國主導某些國際事務,然而,中國經濟逐漸成熟與政治影響力逐漸壯大是個不爭的事實。這次,中國喊出「一帶一路」,從周邊國家拉起關係的橋樑, 就已經獲得許多的國際關注,未來,則可想見中國不顧美國阻礙、與周邊各國建立起沿線的友邦關係,並且在亞洲崛起的情勢。
鞏固亞太區龍頭之霸主戰
談到中國近年來處理亞太區事務的強勢策略,可與過去劃出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過去,中國只求拼經濟、拼生產、拼貿易,對外關係的經營似乎只是為了獲得更多外資注入資金與技術;在逐漸富強之後,中國開始思量如何有效利用其過剩的外匯資產與產能,而他們想到最好的方式為,投資「對外關係」。
中國人都知道,政府對內策略與目標往往喊出「願景」不見得實現;然而,中國在對外策略上卻是相當謹慎認真。舉例來說,除了上述提到的 例 子 之 外,2014 年 年 底,中國與其餘 21 個亞洲國家達成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全 稱:Asian InfrastructureInvestment Bank, AIIB,中文簡稱亞投行)」的共識。中國允諾將出資 500 億美金協助該些亞洲國家興建基礎建設。亞投行與現存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歐美主導)以及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日本主導)的設立目的相似,由此可知,中國藉此機會與亞洲各國建立良好關係的立意甚為明顯。
2014 年年底,習近平參加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發表重要講話時,更特別強調政府在外交戰略上將首要推展「周邊外交」的工作。此與「一帶一路」計畫、成立亞投行的理念呼應。
可想而知, 中 國 的 這 個轉變令自認為是世界警察的美國,坐立難安,且亟欲透過外交與經貿手段,避免亞洲區國家過度地向中國靠攏。簽署亞投行備忘錄的成員中,與美關係緊密的亞太區友邦,日本、韓國及澳洲,三國皆缺席即為明顯的例子。(雖未經官方證實,然媒體皆揣測華府應有暗中施壓且阻撓該些國家涉入亞投行事務。)
啟動關鍵:周邊國家搭不搭?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先請讀者看看霍爾果斯(Horgos)的 發 展。 這 原 本 只 是 在 哈 薩克與中國的國界交界處、新疆自治區內未經開發的偏僻鄉鎮, 經 2010 年中國批准為特殊的經濟特區後,逐漸展開建設與發展,2014 年成立為縣級霍爾果斯市。
過去鄉鎮級的霍爾果斯與哈薩克一般,未有任何開發,但如今可透過 google 地圖上看 到 ( 見左圖 ),霍爾果斯市已建設管線與交通渠道,成為商業活動繁榮的區域,而它就是陸上絲路連接哈薩克的第一站。也就是說,中國是認真的,且中國也準備好與周邊國連接了,因此,現在應關心,周邊國家願意加入「一帶一路」嗎?
從經濟成長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已正式撥出 400億美金作為絲路基金、也表示亞投行的資本亦可提供「一帶一路」計畫使用,且該計畫歡迎任何中外企業注資合作。因此,對於缺乏基礎建設、財政預算較緊的周邊國家得以考慮,是否要加入中國為首的經貿合作計畫、體驗霍爾果斯市這般的跳級成長。
關於陸上絲路的周邊國家, 中國已融資且完成了從哈薩克輸往中國的石油管 線, 以及通過土庫曼、 烏茲別克、 哈薩克通往新疆的天然氣管線 ( 見下圖 ),而目前中國也已針對通過吉爾吉斯、 烏茲別克、 與歐洲鐵路連線的歐亞鐵路展開討論與計畫(儘管吉爾吉斯表示對此計畫深感憂慮)。
2014 年,中國與俄羅斯簽署了長達三十年的能源合作協議、今年更擬與哈薩克簽署產能合作協議,準確地對此區域中最富有的兩個國家採取行動。由於哈薩克是陸上絲路的第一個過境國,因此其與中國樂觀合作的態度,可能得以達到良好的示範作用,讓其餘陸上絲路的周邊國家更能安心與中國合作。
至於海上絲路,相較之下,達成的可能性則較不樂觀。首先,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素來有領土、領海的爭議,如著名的「南海議題」。中國頻頻踩進紅線、讓東南亞國家不時須向美國靠攏、要求美國居間調停,再加上中國在此議題上往往持有強勢立場,使得東南亞國家與中國關係向來較為緊張。
其次,海上絲路與美國的亞太區域防線相重疊,其可能會挑戰美國的軍事底線。歐巴馬總統上任以來,不斷強調「亞太區再平衡的戰略(Rebalance to the Asia-Pacific)」, 應就是針對中國頻頻挑戰美國過去所建立的亞太秩序而來。
結語:「一帶一路」確實是個產生亞太區域霸主的偉大計畫,正源於此,牽涉的議題亦甚為廣泛。
周邊國家可能須將資源、經貿與商機、建設、外交關係、領土、國安等因素,全盤納入考量後才能得出是否該搭上這台經濟快車的答案。
身為亞太經貿區域的一份子,我們更應當正視中國快速的經貿成長與政府的學習能力,並應學習中國是如何利用其優勢與各國談判。藉此機會,我們應好好思考如何能為自身國家的侷限性換取更好的談判籌碼,好好地思考如何面對中國正在崛起的這件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