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安,又來到本周上班日的最後一天,大家已經想好周末假期要去哪邊走走了嗎?昨天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表示,12月將有可能擴大量化寬鬆,使昨日歐股大漲 ,而英國則正在與中國討論滬倫通的可行性,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國際大事吧…
財經數據
歐洲見聞
(圖片來源/大紀元)
- 歐洲央行印鈔購債規模 維持不變
歐洲央行昨天將量化寬鬆關鍵參數維持不變,但表示會在12月的會議重新檢視這項政策。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發言人表示,投票決議將再融資利率維持在0.05%的空前低點,如同市場預期。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在馬爾他的記者會上表示:「資產收購計畫進行的很順利,且持續產生有利的影響。」
(資料來源/中央通訊社)
- 德拉吉:歐洲央行12月可能擴大QE
歐洲央行(ECB)於地中海島國馬爾他召開的兩天貨幣政策例會結束,決議按兵不動,維持基準利率在紀錄低點。不過,ECB總裁德拉吉隨後暗示,最快12月,該行可能擴大量化寬鬆(QE)計畫的刺激規模,激勵歐股跳漲、歐元下貶。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 挪威主權基金 嚴管企業用水標準
華爾街日報報導,為了提倡永續的水資源概念,全球最大的挪威主權財富基金已決定提高基金審查投資企業的用水規定標準,要求業者提出具體的水資源管理計畫。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美國見聞
(圖片來源/大紀元)
- 美國9月諮商會領先指標連續第三個月不及預期
週二,美國諮商會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9月諮商會領先指標(LEI)環比下跌0.2%,連續第三個月不及預期。8月諮商會領先指標環比增加0.1%。諮商會商業周期和增長研究主管Ataman Ozyildirim表示,9月領先指標雖然下跌,但依然表明經濟擴張仍將繼續,儘管是以一個溫和的步伐。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 美國9月成屋銷售 月增4.7%
美國不動產經紀商協會(NAR)周四公布9月成屋銷售月增4.7%,年率經季節因素調整後達555萬戶,高於市場預估的540萬戶,為過去5個月來第4個月成長。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增8.8%。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美債務上限危機 衝擊美債市場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政府距離舉債大限不到兩周,不過民主、共和兩黨對於調高債務上限議題卻仍然僵持不下,這也讓美國公債市場再生波瀾。美國財政部周四以憂心債務上限為由,宣布延後原本預定在下周二標售的美國兩年期公債計畫。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亞洲見聞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 中英聯合聲明:支持人民幣加入SDR 研究滬倫通
據新華社,中英聯合聲明稱,英國支持人民幣在滿足未來評估條件的情況下,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籃子。中國和英國支持研究滬倫通可行性。中英呼籲啟動中國與歐盟自貿協定的可行性研究。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 彭博:中國考慮承諾2020年前更積極開放資本項目或寫入十三五規劃
彭博社週四援引知情人士稱,中國正在考慮在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中承諾更積極地開放資本項目,進一步促進跨境資本自由流動。彭博報導稱,這個承諾將出現在為2016年至2020年制定的五年計劃中,取代之前提到的“加快”資本項目改革的說法。這種變化最終會允許企業和投資者在中國自由地轉入、轉出資金。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 央行馬駿:穩增長措施出台6-9個月後達到最佳效果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22日表示,政策出台後的效果顯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中國「穩增長」措施也有一定的滯後效應。根據經濟模型計算的結構,馬駿牽頭的研究團隊預計,中國「穩增長」宏觀政策的效果可在出台6-9個月後達到尖峰。
(資料來源/鉅亨網)
- 9月結售匯逆差近7000億元 四季度降准可期
外匯局22日公佈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銀行結售匯逆差6953億元人民幣(等值1092億美元),較8月份大幅增加4208億元。其中,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7296億元人民幣,上月逆差8070億元,較8月份略有下降;銀行自身結售匯順差344億元人民幣,上月是逆差5326億元,較8月份有明顯改善。
(資料來源/新浪新聞)
台灣見聞
(圖片來源/壹週刊)
- 多空訊息
物聯網增溫 聯發科瑞昱看俏
華航長榮航 認購喊衝
友達群創 Q3獲利不妙
- 保險資金入公建 程序大鬆綁
鼓勵保險資金入公建,保險局長李滿治昨(22)日宣布,正在研擬未來保險業投資公共建設,只要符合一定財務條件、公建主辦機關可提供保證等風險分擔機制者,該競標或投資案可採取事後查核,加速資金進駐國內重大公建。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服貿卡關 兩岸金保三會 談合作沒開放
兩岸金保三會昨(22)日在溪頭舉行,大陸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出兩岸可強化三大合作,一是擴大合作範圍,如人壽險、健康險及責任險,可合作設計更好的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二是深化合作層次,因應國際保險監理正改革新規定,兩岸合作強化監理;三是合作防範金融風險,如防範風險傳遞、保險欺詐等。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