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雖已屆尾聲,中國仍不停地催促與鼓勵銀行在年底前加速放貸,其也放寬存款準備率的標準、擴張信貸。
今年十一月的通膨、進口與財政支出等數據,皆顯示中國經濟成長已逐漸脫離以往的強勁走勢,而當11月21日中國央行突然調降利率、再加上傳出中國官方催促銀行增加放貸量的消息傳出,恐將更添加投資人對產業數據的恐懼。
「我對這一切並不意外,有研究中國製造業活動的投資人應該都可以明顯感受出今年中國第四季的衰弱。」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的駐中經濟學家Andrew Polk如是說。
Andrew Polk的言論可能是指,今年中國匯豐製造業PMI(月度)的數據都未見明顯的成長動力。
註:採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簡稱PMI)是國際上通行的總體經濟監測指標之一,對國家經濟活動的預測具有重要作用。PMI涵蓋著生產與流通、製造業與非製造業等。而一般 PMI 常以 50% 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指數高於 50% 時,則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當指數低於 50%,尤其是非常接近 40% 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
可靠消息來源指出,中國央行調增本年度借貸總額的目標至 10 兆人民幣,原本的目標值是 9.5 兆圓。
在今年一月到十月之間,中國的銀行已放貸 8.23 兆人民幣,離原本的目標值仍有點距離,而在中國央行又再調高目標額後,各家銀行可能需要在年底的這段時間再強加把勁。
下表為中國的銀行過去從2000年開始的總借貸額度表,可瞭解銀行欲達到9.5兆的舊目標已稍顯困難,如今將借貸總額之目標調為 10 兆圓則將更加重銀行的挑戰。
而我們為何要關注中國銀行的借貸總額呢?
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於,銀行逐年的借貸目標是由中央下達指令的,再來,由於中國的商業銀行都是直接或間接由政府所控制、政府能夠要求該些銀行何時或借貸多少款項等,因此借貸也等於是中國貨幣政策中重要的一環。
「假如信用貸款增加,會讓隔年第一季的經濟成長好看一些,」香港的中國分析師張春華說,「而若按照這邏輯往前推的話,可能代表中國頗為擔心國內的經濟成長。」
新華網亦引用了政府當局的發言,表示中國經濟目前遭遇「相當大的下行壓力」,今、明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恐將是近年來最為緩慢的一次。
中國政府無疑是希望藉由鼓勵借貸,進而達到提高借款與投資的意願、擴大生產量,刺激經濟。
然而,Andrew Polk再度指出,中國製造業的產量已呈現供過於求、生產力過剩的情形,因此借款的意願極低。這也得以解釋為何中國的利率不升反降,借款人的借款意願甚低。
中國可謂盡一切手段鼓勵借貸,除了調降利率外,據消息來源表示,央行甚至鬆綁了銀行的存款準備率的規範,悄悄地允准銀行得以出借75%的存款,就為了能在年底前達到借貸目標、有效地刺激經濟。
不過,鬆綁存款準備率的規範又可能將點燃中國壞帳風險過高的問題。根據中國銀監會的資料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今年不良貸款餘額達7669億,較上季增加725億,增加速度創2005年以來新高。這也是不良貸款連續第十二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16%,較上季末上升0.09個百分點,創近四年新高。
中國央行採用此種方式刺激經濟,目前尚未能從經濟表現上看出差異,但卻可能已經先在投資市場中埋下一顆不定時炸彈。
(作者:Alicia,專研國際政經動態,認為全球的脈動都與台灣經濟環環相扣。)
目前 eyeProphet 金融雲端策略社交平台已在 APP Store 以及 Google Play 上架。
可點選以下連結進行安裝 :
iOS版 下載點
Android版 下載點
QR code 下載
